红与黑,两种颜色的对立,将预示着两种阶级的对立,亦或是两种命运(人生)的对立,又或许是更深层次的对立,串串问题,盘旋而至,挥之不去。用红与黑的色彩,谱写一首灵魂的哲学诗。
《红与黑》是法国作家司汤达的经典之作,以其深刻的社会洞察和细腻的心理描写,展现了十九世纪法国社会的广阔画卷。小说以主人公于连·索雷尔的命运为主线,讲述了一个出身贫寒却才华横溢的青年,在追求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之间的挣扎与冲突。于连,一个木匠的儿子,凭借聪明才智和不懈努力,试图跻身上流社会,实现自己的英雄梦想。小说通过他与市长夫人德·雷纳尔和贵族小姐玛蒂尔德的两段爱情故事,揭示了于连内心的矛盾与挣扎。于连既向往拿破仑式的荣耀,又不得不面对现实的冷酷。他的野心与自尊交织在一起,使他在追求飞黄腾达的过程中,既表现出勇敢与狡猾,又显露出卑怯与诚实。在维里埃,于连作为家庭教师,与德·雷纳夫人发展出一段禁忌之恋。这段关系不仅出于对爱情的渴望,更多的是于连对上层社会的挑战与征服。然而,当事情败露后,他被迫离开,前往贝藏松神学院。在那里,他学会了如何在虚伪的环境中生存,并最终凭借才智成为巴黎拉莫尔侯爵的秘书。在于连即将通过与玛蒂尔德的婚姻实现社会地位的提升时,德·雷纳尔夫人的揭发信打破了他的美梦。愤怒之下,他开枪击伤了德·雷纳尔夫人,最终被送上断头台。于连的结局是悲剧性的,但他的勇气与坚持却令人钦佩。在法庭上,他拒绝向自己所仇视的阶级低头,选择以死捍卫自己的尊严与理想。
《红与黑》深刻地揭示了19世纪法国社会严格的等级制度。贵族们凭借着出身就能享受荣华富贵,而像于连这样的平民子弟,即使拥有才华也必须通过各种不那么光彩的手段才能挤入上流社会。这种等级制度不仅是物质上的差异,更是人格和精神上的压迫。
同时,作品也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当时社会的虚伪。教会本应是净化灵魂的地方,但在神学院里,神父们为了权力和利益互相争斗,表面上道貌岸然,背地里却充满算计。贵族社会也是同样,德·拉莫尔侯爵府上的人们,表面上高谈阔论着爱国主义、荣誉和美德,但实际上,他们关心的只是自己的地位、财富和名声。于连在这样的环境中,不得不伪装自己,这种虚伪的社会环境也不断地扭曲着他的灵魂。
《红与黑》让我们深刻地思考人性和人生的意义。于连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,但也是迷茫的一生。他不断地在追求成功和保持自我之间挣扎,他的堕落与毁灭既是社会的悲剧,也是人性的悲剧。他的故事让我们看到,在权力和欲望的诱惑面前,人性是多么地脆弱,而社会环境又是多么地容易改变一个人的方向。
同时,这部作品也促使我们思考人生的追求到底应该是什么。是像于连那样不顾一切地追求功名利禄,还是应该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和内心的真实情感?在现代社会,我们同样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诱惑和压力,如何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平衡,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。
“一条路并不因为它路边长满荆棘而丧失美丽,旅行者照旧前行,让那些讨厌的荆棘留在那枯死吧”在人生的旅程中,我们或许会遇到无数困难和挑战,但正是这些挑战和考验,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己、认识到社会。《红与黑》就像一面明镜,反映出了我们内心的挣扎和追求,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,不断探索。
初审:罗旭
复审:赵黎光
终审:谷连辉
学院电话:0431-84539480地址:吉林省长春市净月大街3699号
学院微信公众平台
地址:吉林省长春市净月大街3699号
吉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© 2018